龙渠村是黄河小浪底工程迁移村,1997年从洛阳迁移到温县,虽然基础设施较好,但由于该村情况特殊,只有600余人迁移到温县,还有上千人在原址生活,村里大多数人家还有亲人生活在老家,综合种种原因该村人心涣散、缺乏发展动力,成为软弱涣散村。
“改变支部和党员精神面貌,村里才有发展动力。”该村村委会主任周朴冷说,“县审计局帮俺村打造了党建综合体,对村委会大楼进行立面改造,扩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改建了闲置房屋,打造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教育宣传活动,提升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村支部书记周联卫的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为民办实事,才能聚集人心。”该村党支部书记周联卫说,“帮扶队争取28万资金硬化田间道路,争取30万资金改造村内排水沟,争取35万资金改造出村路,这些关系到全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事很快得到了解决,群众开始对村里的各项工作更加支持。”
该村原有10户贫困户,均为因病因残致贫,如今未脱贫户只剩下5户。“俺家的房子是平房,以前下大雨时经常会漏雨。审计局帮俺们解决了全村贫困户房屋漏雨的修补资金,村里的党员干部也不甘落后,纷纷出工出力,为村里所有房子漏雨的贫困户补好了房屋。”贫困户柴正子说。
“平房漏雨修补不在危房改造范围之内,因此也无法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其实,龙渠村平房修补的资金,都是全局干部职工自觉捐款筹集到的。”温县审计局帮扶工作队队长郭海燕说。
以情暖情,才得心;以心换心,才有真。“俺村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大变样,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群众有事,都能找到村干部解决。”村群众聂朴楞说,“当然,群众也不是各扫门前雪了,就拿村里的卫生来说,以前每月300元钱的工资留不住人,清洁工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竟没有人愿意干了。现在在老年清扫队的带动下,村里乱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村子变得越来越干净。大家都铆足了劲儿比学赶超。”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