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刘艳红文/图

郭涛在了解贫困户档案信息
“要不是郭涛书记把桑要培从登封请回来办了这个厂,俺哪会守着家门口每月挣2000多元工资啊!”2月20日一大早,禹州市苌庄镇桑庄村贫困户刘瑞勤和党春月就结束了假期,高高兴兴地来到村头的惠民木业有限公司开始上班。
2017年4月,52岁的禹州市公安局治安和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郭涛被组织上派到桑庄村,同年9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村子现状,郭涛紧紧依靠党员群众,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政治学习,统一党员思想,重树干部信心。“俺村乱了几十年,没想到郭书记硬是把大家又团结起来了!”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山佩服地说。
驻村之初,工作队就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教育群众学法、守法。他们在全村主干道、小学校区、村委会等处安装了32组监控探头,完善了技防措施,一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
净化了全村环境,郭涛积极带领党员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去年6月,经过党员群众共同商议,利用各级扶持资金11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入股镇内的锦信水泥有限公司,每年固定收益15万元。今年春节前,利用半年收入的7.5万元,为全村贫困户进行了“六改一增”。
工作队主动邀请本村在外人士,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2组村民桑要培在登封市从事房地产工作,去年5月,在郭涛的邀请下回到桑庄,投资100多万元成立了惠民木业有限公司,招录30多名贫困群众在公司务工。惠巧峰、桑巧红俩人做技术工,每天工资180元,就连干晾晒收架的刘玉珍,每天也能挣70元。
村民缺乏专业技术,工作队就积极邀请禹州市人社局、市扶贫办到村里举办了4期养殖、种植技术培训班,指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在别的地方都不愿种植红薯的情况下,他们主动扩大红薯种植800余亩,加工优质粉条、粉皮,每亩收入5000元。村民桑新岳、桑进甫等4人流转土地100多亩,带动十几户群众入股成立了正道种植合作社,发展核桃、梨树采摘园。
近两年来,工作队时刻关注民生建设。为村里安装了6台变压器解决了用电难问题,争取资金42万元为全村388户群众做了房顶防漏,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建起了文化广场,帮助贫困户桑建桥的3个孩子入上了户口,办理了学籍……
在外人眼里从不知疲倦的郭涛,其实身患严重的肾结石,疼起来顺头流汗,可他总是强摁着肚子,坚持工作。去年10月疼得实在忍不住了,才去郑州做了手术,出院后身上插着导管,就又回到了驻村工作岗位上。工作队和全村党员群众的辛勤努力得到了回报,去年年底,桑庄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