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宝丰县牛庄村 旧貌换新颜 村民乐开颜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9-03-11 16:07:1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巫鹏
      凉亭、长廊、花园……虽然家门口的小游园还没有完全建成,但村民李娜和邻居王秀兰还是喜欢坐在凉亭内聊天。“现在出门就是游园,心情可好了。”3月6日,说起村里的变化,宝丰县大营镇牛庄村村民李娜十分高兴。
      今年38岁的李娜早年曾在广州打工,前些年回到牛庄村。“当时村里满地垃圾,污水横流,苍蝇乱飞,臭气熏天。”刚回村时,李娜对村里的生活环境十分不适应。
      牛庄村位于大营镇西,属丘陵地带,相传是明末李自成的军师牛金星的祖籍所在地,至今还有牛家古槐、牛家古井等遗迹,是河南省传统村落。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牛庄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打工。全村300多户村民,200多户是贫困户,是宝丰县有名的贫困村。
      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占清介绍说,近年来,在县、镇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平顶山市财政局驻村第一书记姚景春和村干部一起,将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全力攻坚。
      为彻底改变脏乱差的落后面貌,牛庄村以道路两侧为主,对村内的垃圾、杂物、乱石等统一清理平整,对河道内的淤泥和垃圾进行清理,拓宽加深河道。采购环卫设施,为326户群众每家配发一个垃圾桶,配备垃圾清运车3辆,定时上门收集清运垃圾。制定村规民约和卫生公约,使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用童声播放环境保护歌,增强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
      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牛庄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当地传统材料、农具和家庭生活用品,还原一些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串联起童年的“老家记忆”,形成自己的本土特色和独特风格。汝瓷瓷片装饰的花池,废弃石材做成的“石头红旗车”和“牛庄长城”,修缮后的古民居……移步换景,令人心怡。
      该村还对部分破旧的石头房和土坯房进行了修缮,对村内现存的两口明朝古井进行了维修,在背街小巷铺设了石板路,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和风貌。利用拆迁的危房空地建成小游园6个,在游园建设中突出了农耕文化和酒文化。利用路边空闲地方建设特色花池21个。在村内大街小巷醒目位置的墙壁、道路两侧绘制壁画,制作各种标牌50多处,建造出独具牛庄特色的文化画廊。画廊承载着党建文化、法治文化、农耕文化、孝道文化、民俗文化等,内涵丰富,雅俗共赏,易懂易记。
      去年春季,姚景春发动亲朋好友捐赠了2000多棵十多个品种的果树苗和500多棵竹子,栽种在村民庭院、村中空地、闲置的养殖场和村北侧的坡地。用市财政局安排的绿化专项资金购置了果树、常青树和花卉。截至目前,全村已种植竹子6300棵、桃树150棵、石榴树200棵、梨树300棵。
      “牛庄村以前有两大污染源,一个是穿村而过的小河,由于生活废水和家禽家畜粪水都排入其中,长期以来臭气熏天、蚊虫滋生;另一个就是村后池塘周围的几个养猪场,没经过处理的废水直接流进池塘里,臭不可闻、鱼虾不生。”大营镇党委书记杨淑祯说,从去年8月开始,对牛庄村这两大污染源进行了综合治理,目前已经铺设了污水管道,实现了雨污分流,建设生态河堤1200米、生态景观步道930米,新建桥涵5座,改造桥涵7座,建设休闲景观两处。“过不了几个月,这里将呈现‘清水河中流,鱼儿水里游,两岸绿成荫’的美丽画卷。”杨淑祯说,到今年夏天,治理工作将全部完成,可解决多年来困扰村民的污染问题,还为村民休闲提供了好去处,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让小农户共享现代农业“红利”
    上一篇:叶县 15万株果树让1.2万贫困户受益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