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昆明盛德劭记者黄华)“是党员干部李春亭帮俺发展特色种植,我这套种的4亩双膜西瓜,已卖了8000多块钱。”7月1日上午,正摘西瓜装车的平舆县十字路乡王关庙村贫困户王德喜高兴地告诉记者。
“党建+宣传教育”,扶贫励志增加信心力量。该乡在每个村、集市、主要路口,建成宣传长廊16处,利用村广播、漫画墙等形式,全面宣传扶贫政策和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引导扶贫对象增强增收脱贫信心。同时,帮扶队员经常走进贫困户进行思想交流,制定产业增收计划,让贫困户看到前景有信心,发展产业有力量。组织“脱贫标兵”逐村作报告现身说法,让广大贫困户从活生生的事例中受到教育启发。
“党建+组织阵地”,发挥党员模范带动作用。该乡建立了1个扶贫产业党支部、14个带贫企业党小组,牵线架桥安排贫困劳动力、残疾人优先就业增加收入,协助扶贫园区扩大发展。全乡8个村都新建使用了党员电教活动室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坚持每月一次党员学习和“三会一课”教育。每个村都配有8名以上优秀党员为扶贫发展指导员,全乡党员与82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落实产业项目增收脱贫。
“党建+培训指导”,提升贫困户技术技能。该乡依托对口帮扶单位驻马店农校的师资力量,逐村对贫困户进行间作套种、特色种植、设施农业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全乡广大贫困户、残疾人掌握多门种植技术。
“党建+产业项目”,增收脱贫有了稳定收入。该乡依托“优秀带贫企业”李芳庄生态种植产业园的优势,政府投资,科技支撑,建成了占地900亩的300座钢塑结构大棚,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激励贫困户、残疾人优先承包大棚或到大棚务工。优惠的条件、技术培训指导和周到服务,吸引了一大批贫困户、残疾人承包大棚216座,辐射带动全乡发展瓜菜、花卉、食用菌等产业大棚1027座,形成了增收脱贫的强项产业。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