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小萍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雪红本报通讯员聂金锋
7月3日,卢氏县东明镇火炎村阳光小区休闲广场上格外热闹。“老王,你真能干,领了1200元,请客吧。”“老徐,你领的也不少呀。”贫困“兜底户”徐银生和王小转说笑着。
“上个月咱们小区有31个人参加了园林绿化、连翘栽植,像王小转、徐银生、李淑英等人,肯吃苦、不怕累,用勤劳的双手,增加家庭收入,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该小区管理中心负责人张小宝说。
“兜底户”就是无子女及亲属照顾的贫困户、鳏寡孤独和丧失劳动能力等1人户和2人户,这一部分人靠自己努力很难脱贫,普遍存在着“收入增加难、生活质量提升难、兜底保障持续难”等“三难”问题。
为了让这部分人不掉队,过上美满幸福生活,东明镇在火炎村建设了阳光小区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兜底”贫困户116户168人。
“小区针对鳏寡孤独特殊群体需求,设置有电梯、餐厅、洗衣房等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张小宝说。
“在小区里,啥事都好办,给管理中心打个电话,5分钟不到,就有人来帮忙把风扇修好了。”70岁的“兜底户”梅小娴说。
来修风扇的卫留安也是个“兜底”贫困户。51岁的他在小区负责安保,还会干点水电活儿,经常帮助邻居们修个开关、插座。“这些小事都不算啥,能帮上大家就好。”卫留安说。
“阳光小区人人阳光,这得益于小区建立了双扶驿站。”张小宝介绍,在双扶驿站,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参加义务劳动、技能培训、公益活动等,兑现相应的积分,所获得的积分可以通过驿站来兑换物品、药品、水费、电费等。这些资金则来源于东明镇产业基地带贫资金分红、社会捐赠、定点帮扶单位捐赠等。
通过一系列“扶志”“扶智”举措,阳光小区住户们不等不靠、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敬老爱亲,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在小区里形成了诚信友善的文明之风。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卢氏县未脱贫户4941户11363人,其中,五保贫困户548户632人,户占比11.09%;低保贫困户3465户8267人,户占比70.13%。怎样解决这些贫困人口的困难?以阳光小区为模板,卢氏县正在积极摸索经验,为“兜底户”撑起一把把“保障伞”,织牢一层层“兜底网”,确保在脱贫路上,一户都不能少。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