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仵树大通讯员李小亚王世永)“把家门口拾掇干净了,还能领到工资,咋不高兴呢。”6月26日,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黑龙王庙村贫困户朱金伟一边在村里的游园内薅草,一边对记者说。
黑龙王庙村于2016年底脱贫。摘下“穷帽子”后,村里开始探索脱贫攻坚与生态振兴相结合的新路子。2018年,黑龙王庙村依托驻村帮扶单位和村内成功人士的捐赠,修建了占地13亩的村内游园,经过村“两委”多次商议,最终确定由贫困户朱金伟、朱海宾、刘明安和荆海朝负责游园管护工作,他们除了享受扶贫政策外,每个月还可以拿到500元工资。
“我们把游园分为4个片,4个贫困户一人负责一个区域,主要工作内容是清理杂草和捡拾白色垃圾。过去有些群众对贫困户有偏见,说贫困户好吃懒做、啥也不干,就等着政府救济。现在看到贫困户不管刮风下雨,把游园收拾得干干净净,村里群众都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不光群众满意率提升了,贫困户自己也感觉脸上有光,干得更提劲儿了。”黑龙王庙村党支部书记刘要民告诉记者。
这是龙城镇对生态扶贫进行初步探索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龙城镇依托“绿满郾城”造林工程和游园建设,为贫困户提供了57个游园护管员工作岗位,让村庄美起来的同时,贫困群众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活力和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2018年初,郾城区出台了《绿满郾城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当年春季80天造林1.1万亩,占市定目标的206%;利用冬春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实施国土绿化,完成造林绿化1.53万亩;今年3月底前完成造林2万亩。
在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同时,区里按照“城镇园林化,路渠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庄花园化”的工作思路,采取“先造林,后造景”的建设模式,利用各村荒坑、荒地等闲置资源,精心打造了一批美化乡村环境、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乡村公园。
乡村公园建成后,该区优先选择贫困户参与日常管护工作,以便增加贫困户收入。同时,积极引导林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林场、苗圃场、造林大户就近吸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务工,目前已有11家企业吸纳8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务工,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6000元。
今年,该区按照“生态廊道+乡村公园”模式,再掀“绿满郾城”建设新高潮,力争到2020年建成乡村公园200处,林木面积达到9万亩,实现村村都有街头游园,持续新增公益岗位近300个,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