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段宝生通讯员宋仁胜
你相信吗?一个地处中原油田腹地的工业强镇,一改农业小镇的落后面貌,用两三年时间竟然发展大棚种植丝瓜4000多亩,年输出优质绿色丝瓜64000多吨,每亩净利润2.8万元,而且这个镇的绿色丝瓜之路蔓延到武汉、广州、郑州、北京、沈阳等多个大城市,开始热销全国。
7月16日,记者应约来到濮阳县文留镇这个豫北最大的丝瓜种植基地。镇长王驰翔对于镇内发展设施农业耳熟能详,他介绍说,文留镇近两年来开展了“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为主题的双带活动,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了丝瓜绿色种植、木耳栽培和药材苗木、红薯育苗种植为主的种植业,大力鼓励养鹅业,鼓励和奖励土地流转1.3万亩,初步发展设施农业1.3万亩,走出了抓党建促脱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
文留镇齐庄村是一个有800多人,耕地只有730亩的小村,别看村小耕地不多,该村却在两三年内奇迹般地建起丝瓜大棚295座,面积2000多亩。村民齐先科告诉记者,2018年年初,他建了两座丝瓜大棚,面积8亩,每亩净收入2.8万元左右,一年净利润20多万元。齐先科是文留镇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文留镇像齐先科这样的返乡农民工还有30多个。
据了解,为了加强丝瓜种植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菜农利益,文留镇在齐庄村注册成立了濮阳县慧升农民种植合作社,统一技术规范,育苗、施肥、用药等方面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进行作业。采取“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的方式,真正实现了干部带头、党员引领,人才支撑。濮阳县慧升农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齐新峰说,齐庄村的丝瓜种植每年有3000多万元的利润。
踏入胡家庄,在致富带头人管建华的引领下记者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规模,280万棒木耳培养基静静地躺在文留镇文兴锦泽食用菌合作社的120亩大的63座菌棚内,毛茸茸的木耳在菌棒两头探头探脑非常喜人,这560万斤毛茸茸的木耳为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在刘庄村头的一处20多亩大林地间,村民马红垒在此已有六年的养鹅经验了,他刚刚卖掉了2000多只大白鹅,挣了近四十万元,他告诉记者,今年行情差了点,到年底收入个五六十万元没问题,他笑着说,去年他养鹅5000多只,收入100多万元呢。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