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河南柘城:农村公路通了 农民“心路”畅了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20-10-13 17:26:20    来源:映象网    
      走进柘城县胡襄镇胡芹村,笔直整洁的乡村水泥路,美景如画的村容村貌,各类设计洋气、错落有致的二层小楼,乡村道路两旁矗立着的连片蔬菜大棚,都在证明着,这是一个富起来的生态村。
      胡芹产业的发展带富了胡芹村的群众。胡芹在柘城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素有“芹王”之美称。为发展特色农业,助推脱贫攻坚,2015年柘城县成立胡芹产业发展协会,组织引导当地村民流转土地300余亩,建设胡芹种植大棚200余个。2016年“胡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分别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酒香也怕巷子深,柘城县胡芹产业的发展,和许多地方农产品发展的过程一样,遇到了“销售难”的瓶颈。由于交通发展的滞后,导致农产品“出不去”,外地客商“进不来”,胡芹种植大户孙正义就曾遇到过这样的难题。
      2016年,孙正义拿着打工15年的积蓄返乡和朋友一起流转了35亩地开始种植胡芹。在胡芹丰收之际,孙正义联系的外地客商进行实地考察时,看到破烂的柏油路,摇摇头走了。孙正义说:“种的时候主要抓质量了,想着只要质量好,就不愁销路,谁能想到因为路不通,一下子就赔了10来万,当是感觉天都要塌了。”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这两句口号永不过时。要想发展经济,发展特色农业,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就必须解决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为此,该县全力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先后开展贫困村道路建设项目、“不通畅”非贫困村建设项目和农村公路“通村入组”建设等项目。使全县142个贫困村、480个行政村硬化路通达率达到100%,1619个自然村,已通硬化路1545个,通达率达到95%以上。
      “我们村修建了3046米的环村公路,村内800米主街和400米巷道全部进行了硬化,硬化率达100%,实现了‘户户通’,升级改造的外环路(胡襄—马集段公路)从我们村穿村而过,紧挨着我们村的商柘快速通道年底就通车了。到时候,我们村的芹菜用不了半个小时就能运到商丘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了,销路肯定会更好。”市人大代表、胡芹村党支部书记刘全庆高兴地说。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孙正义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今年又扩大了种植规模,把胡芹种植面积增加到了50亩。“现在路好了,销路也不愁了,可是解决了我的‘心病’,以前是请人来请不到,现在是电话一打,外地客商直接开着车就到家门口了。我现在的梦想不仅是卖遍全国,而是要走向世界。”孙正义自信地说。
      “我们村的大棚现在有800多个,每年除了种胡芹,我们还在地里套种黄瓜、叶菜、番茄、荆芥、茼蒿等蔬菜,一年能收获六七茬蔬菜,一亩地每年大概能收入一两万元。由于交通越来越便利,一到收获季节,外地客商络绎不绝,我们现在是人在家中坐,货销全中国。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打造融胡芹特色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独具柘城产业和文化特色的田园综合体,让胡芹村打造成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旅游村。”刘全庆对胡芹村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尚海东 通讯员 刘关心 武月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淮滨:种桑养蚕育菇奔富路
    上一篇:新乡市十七个村 镇入选全省乡村旅游特色村镇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