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日光温室大棚种植的都是反季节蔬菜和水果,目前正是圣女果上市的好时候,这个大棚能收圣女果将近18000斤,我每天在这里打工,每月能多增收1500元左右。”贫困户史莲针一边笑着对记者说,一边手提小桶,小心翼翼地扒开圣女果枝叶,把熟透的圣女果采摘下来,不一会儿桶就装满了。
“临近年关,圣女果市场行情一路看好,现在的收购价已经达到了每斤8元,经济效益非常好,亩产纯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农民种植收入十分可观,目前,蔬菜基地共有拱棚80座、日光温室5座,我们从土地流转、安排就业、电商销售、入股分红等方面助力脱贫攻坚,通过“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吸纳了周边贫困户200余户。”绿色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四介绍。

近年来,南曹乡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把蔬菜种植作为富民产业,结合订单化模式,依托李四种植合作社示范带动,引导群众由家庭分散生产向专业化、合作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目前,全乡果蔬类合作社已达15家,蔬菜种植面积超千亩,辐射带动8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了由脱贫攻坚向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南曹乡蔬菜产业由小菜园到大基地、从“菜篮子”到大市场,是全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蔬菜产业做精做特做优,把‘要我种’变成‘我要种’,通过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群众学会种植管理以及市场方面的知识,来推动全乡的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南曹乡党委书记杨小保说。(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崔学庆 见习记者 吴文中 通讯员 路放)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