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河南沈丘大郭庄:苗圃村里有故事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7-11-02 17:18: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11月1日电(杨琳琳 黄海涛) 深秋时节,走进河南省沈丘县卞路口乡大郭庄村,但见主村道宽阔整洁、漂亮的民居鳞次栉比、文化广场上人们在健身、娱乐……
      “从前,俺村可不是这样!村口横着一条废沟,垃圾遍地,上面长着窝子林。村里几乎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大伙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妇女骑着三轮去卖粮食,连人带车翻到泥沟里……”村里上年纪人回忆起过去,不胜感慨。
      大郭庄村位于沈丘县卞路口乡东南方向,下辖两个自然村,1600多人。大部分村民靠“土里刨食”,只能顾个温饱。在家耗着挣不着钱,好劳力选择外出打工,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和走不出去的妇女。没有致富门路,村里了无生机。
      “脱贫必须挖穷根,致富还要带头人。”2012年,周口市文广新局驻村“第一书记”刘君宜为大郭庄“把脉问诊”,最后开出了“药方”——选能人带头,发展园林苗圃。这让以村支书郭洪亮为代表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眼前一亮”。
      谁是苗木方面的能人呢?郭洪亮第一个就想到了“跃出农门”多年的郭清华。
      郭清华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学的就是风景园林专业。毕业后,留在郑州一家园林设计公司工作,不但有技术,而且有头脑、有见识。人才难得!郭洪亮和刘君宜一块出马去邀请他,可郭清华已经在郑州安了家,对辞职创业有点犹豫不决。
      没办法,郭洪亮和刘君宜又叫上郭清华的母亲一起做他的工作。最终,郭清华表示先种300亩试试。
      郭清华同意了,可土地流转又出了问题。“种了一辈子地,没了它,靠啥?”村里的老人想不通。“没了地,闲着干啥?靠着墙根晒太阳?”妇女们也不理解。
      “腾出手,可以到苗木基地打工,也可以养牛、养羊、建蔬菜大棚。”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劝说。可问题并没有解决,有的村民今天同意了明天又变了,有的干脆不见面。更有甚者,头天晚上接了钱,第二天一早又把钱退了回来。
      “不能碰到困难就退缩!”刘君宜不断给村干部鼓劲。郭洪亮则自已带头先流转,然后让亲戚朋友学着他干。村民看在眼里,又仔细算算帐,思想慢慢都松动了,最终300亩土地流转成功。
      如今,清华苗木基地占地超千亩,黄金杨傲然挺拔,紫薇树花枝招展……流转出土地的农民,每年拿租金,在家的劳力去苗圃园干活,每天收入近百元。大郭庄变成了苗圃村,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
      郭洪亮和刘君宜带领村“两委”班子一鼓作气,为村里硬化了三条主干道,安装了路灯和监控;又修建了垃圾池和排水渠,实现了垃圾、污水有序排放。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心里乐开花!
      趁着大伙的高兴劲,大郭庄村“两委”又筹措资金,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成立了腰鼓队,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新希望留守儿童之家新校区将投入使用,“爱心妈妈”志愿团不断增兵添员,村里还要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大郭庄的故事还在继续。(完)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我省直播水稻面积超180万亩 插秧改直播 活轻又增收
    上一篇:拒做“镀金”干部的“两万步”书记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