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贫困户张新宁的果园里,硕大的金珠沙梨挂满枝头。他激动地说:“今年,县乡村三级干部天天往俺家里来,帮俺学技术,抓管理,俺家种的10亩金珠沙梨今年挂果可收获2万多公斤,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今年脱贫有望了!”
今年以来,洛宁县狠抓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工作机制,层层签订军令状,坚决做到县直单位包村不脱贫不脱钩、驻村第一书记不脱贫不撤离、驻村党员干部不脱贫严问责。
洛宁县县长周东柯介绍,该县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分工、凝聚合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县委书记、县长主体责任,副县级干部分包责任,县直单位正职行业扶贫直接责任,县派督查巡查组督查巡查责任,乡镇党政正职对所辖乡镇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乡镇一般同志帮扶责任,乡村两委脱贫责任,驻村第一书记脱贫责任,村级脱贫攻坚责任组脱贫责任,包户干部脱贫责任”10个层级责任到人体系,逐层列出责任账,逐级签订责任书,逐项明确责任人,确保脱贫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单位,落实到每一名干部,着力构建责任清晰、层层联动、人人有责、合力攻坚的“十级责任体系”大格局。
督促协调高规格。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主导,坚持脱贫攻坚工作“周调度”“月观摩”“季讲评”,督促乡镇、帮扶单位推进落实好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奖优罚劣,激强促弱,第一时间把问题晒出来、解决掉、推进好。
以上率下超常规。坚决执行县级干部联乡包村制度和脱贫攻坚联系点制度,严格要求县级干部每周1次、每月不少于4次带头进村入户、蹲点帮扶,切实做到重心下沉、率先垂范,通过县级干部领着干,切实带动党员干部比着干、贫困群众跟着干。
关怀激励全方位。树牢鲜明用人导向,对所有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培养使用、表彰奖励、待遇保障、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容错纠错6个方面强化关怀激励,确保扶贫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坚持扶贫先扶志,定期评选脱贫攻坚“红旗村”“‘红旗村’干部”“驻村标兵”“脱贫标兵”,宣传脱贫经验,树立脱贫样本,增强脱贫信心。
督导问责最严格。用好督查利剑,推动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常态化、制度化,统筹督查局、督查巡查组、巡察办力量,逐村排查,逐户过筛,坚决把控源头,扶正纠偏。强化考核问责,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从严追究、顶格处理,坚决以责促行、以责问效。
今年以来,全县确定帮扶措施583项,协助村里培养发展党员52人,培养后备干部249人,健全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7个;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91个,落实扶贫项目140个,新发展项目147个,引进各类资金2323.5万元;新建乡村道路103.9公里,解决人畜饮水村40个,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实事1784件,捐款460余万元;解决信访纠纷案件194个,协调化解民事矛盾纠纷819个,解决突出问题299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乡村的发展。
“特色化”扶贫模式:产业强基“五朵金花”吐芳脱贫品牌
在洛宁县长水镇后湾村,刚刚引进的大型蔬菜龙头企业河南信念集团,将在该镇后湾村、长水村建设130个蔬菜大棚。该项目采取公司+农民合作社的模式进行经营,县农商银行为每个农民合作社提供150万元—200万元大棚建设贷款资金,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是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
今年以来,洛宁县大力实施金果、金鸡、金牛、金叶、金融“五金扶贫”模式,加快产业脱贫步伐。
“金鸡扶贫”: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资产投资收益性扶贫试点,以PPP模式与北京德青源公司合作,总投资7.43亿元,全省单体规模最大,通过收益分红、金融担保、产业扶持、订单收购、公益补贴五种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目前,该项目33.48万只青年鸡已进入产蛋期,年底养殖规模可达65万只,年度总产蛋量3000万枚,实现带贫621户2036人,户均增收7000元。
“金果扶贫”:中国海升集团洛宁现代果业高效示范园区项目基本建成,目前已完成投资2.4亿元,种植矮密苹果5600亩、苗木繁育基地2000亩,带动当地群众利用海升模式发展苹果8000亩,并为贫困群众提供地租、务工、技术带动、单元包产四大增收平台,年产值3亿元以上。同时,全县共发展苹果面积20.5万亩,金珠沙梨3万亩,其他小杂果1.5万亩。贫困户直接或参与种植的共计1.1万户,每户年均增收不低于5000元。
“金牛扶贫”:把肉牛养殖作为发展重点,通过合作帮扶模式、代养帮扶模式,鼓励贫困户将享受的到户增收补贴、小额贷款等项目资金进社入股分红,目前全县各类规模养殖场达535家,带动2817户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今年新建鑫洛农牧、三阳畜牧、正大农牧等以贫困村为主的养殖场区13个,可辐射带动2000户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加快脱贫步伐。
“金叶扶贫”:与浙江、江苏中烟集团签署协议,实行订单收购模式,烟叶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年均收购量2200万公斤,烟农户均收入23743元。2017年,全县烟叶种植可增加群众收入1.5亿元以上,种烟群众6318户,其中贫困户768户,种烟面积2765亩,仅此一项户均增收6500元。
“金融扶贫”:洛宁县建立了乡村三级金融服务机构和风险防控体系,完成了对全县14732户贫困户46934人信用等级评定及录入工作。向国开行成功申报总投资14亿元的5大类项目,目前已批复资金9.4亿元;积极开发脱贫助力贷金融产品,全县已完成放贷7330万元。其中在洛阳市率先探索“县级政府+省农信担保+中原农保+合作银行”的“四位一体”融资模式和“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的“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受到群众称赞。同时,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小麦、人身意外等保险,实现“脱贫路上零风险”。
“社会化”扶贫行动:多元参与群策群力惠及民生福祉
近日,青岛童心工艺品有限公司洛宁毛绒玩具项目成功签约。根据协议,该项目将投资1000万元,在该县马店镇建设占地18亩的毛绒玩具扶贫产业园,届时用工将达300人以上,并将辐射带动周边6个以上50人规模的扶贫车间,年产值5000万元,实现税收100万元以上。
这是该县强力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活动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各帮扶企业纷纷投入扶贫一线,积极实施贫困村道路、饮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14个,建设了一批扶贫车间和爱心超市,组织开展了捐赠电脑、面粉等爱心活动。
该县建立了县、乡就业服务中心,大力开展“雨露计划”“阳光工程”,今年已完成各类培训5496人(次),实现转移就业3171人;设立“五员”(公路养护员、村镇卫生保洁员、护林员、河道管理员、水利管理员)公益性岗位3206个。投资1250万元,开展村级公共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网,促进就业信息共享服务。
该县新建扶贫产业园区38个,建成扶贫车间38个,新建产业扶贫基地169个,完成投资4506万元,安置2335名群众当地就业,其中贫困户1165人,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6万元。同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培育中国海升集团、北京德青源、河南天豫薯业等10余家龙头企业,吸纳6000余名贫困群众就地转移就业。
该县强力抓好基础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目前,实施项目475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42个,产业扶贫项目214个,公共服务项目119个。
在扶贫搬迁上,今年完成456户1719人搬迁任务,涉及4个乡镇10个搬迁点。
在光伏扶贫上,对全县98个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项目。
在重大专项上,上戈金果小镇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天豫薯业项目推进顺利,可带动1500余户贫困群众致富;32个扶贫到户增收项目和38个科技扶贫项目已全部完工;整合资金3477万元,完成今年计划脱贫30个村的交通、水利、卫生室、文化设施等项目145个。
激情满怀奋击桨,且乘长风奔小康。张献宇表示,洛宁县将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快转型跨越、打造“实力洛宁”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化成具体的抓手和载体,特别是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为全县整体稳定脱贫提供强力支撑,确保完成2018年如期脱贫的既定目标。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