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两业”攻势破壁贫困“堡垒”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8-06-04 14:11:1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百企帮百村”活动让群众尝到了甜头 封德摄
      □南阳观察记者王娟本报通讯员丁阳 李金喜
      仲夏,西峡龙乡大地,山山苍翠,树树盎然。
      西峡县地处伏牛山腹地,但西峡县的群众并没有囿于深山,反而靠山吃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发展起了“果、药、菌”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全国知名品牌,西峡县也成为了秦巴山区80个县区中唯一的非贫困县。截至2017年年底,西峡县有5185户贫困户、10050人的贫困人口。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攻破最后的“堡垒”?西峡县将目光投向了发展多年的成熟产业,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两业”攻势成了突破这一堡垒的新路径。
      贫困群众搭乘“产业快车”
      “这户群众家住彪池村,已经70多岁了,儿子又是偏瘫,今年在这儿托管了6250袋香菇,保底收益能有18000多元;这户群众住在汪坟村,妻子有病,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企业托管了他们的5000袋香菇,每年保底收益能达到15000元……”5月28日,在西峡县双龙镇百菌园,双龙镇纪委书记杜海明指着香菇前张贴的《投资托管户明细卡》一一介绍。上面清晰地记载着每一户困难群众的姓名、家庭住址、托管规模、保底收入等详细内容。
      “实践证明,凭单干无特色、无规模、抗击市场风险低的产业难以实现困难群众的稳定脱贫,脱贫攻坚还得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去年,我们镇有437人通过托管的形式发展起了香菇种植,今年部分群众有了一些资金和技术后,开始自主种植,托管人数下降到312人。”杜海明说。
      扶贫攻坚战打响后,西峡县利用“果、药、菌”三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精准脱贫提供产业基础支撑、源头活水,形成了产业发展与脱贫的良性循环。困难群众通过种植猕猴桃、山茱萸、袋料香菇,以自主创业、投资托管、入股分红等模式,被“导”入大产业,“嵌”入产业链,搭上了产业快车。实现了脱贫致富。
      开辟门路实现群众稳定就业
      强力推进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也是西峡扶贫工作的核心。
      双龙镇的贫困户薛彦朝长期居住在深山中,妻子患有精神疾病,缺乏劳动能力,两个孩子尚年幼,家中包袱很重。在易地扶贫中,他被安置在集镇居住,政府给盖起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他利用到户增收资金种植了6000袋香菇,并主动要求找一份工作。考虑他年纪轻,有劳动能力,镇里将集镇保洁员的工作交给了他,每月有了800元的稳定收入再加上香菇的收益,薛彦朝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觉得生活有了盼头。
      通过公益岗位,安排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是西峡县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就业的途径之一。目前该县已开发了护林员、保洁员、保水员、保绿员等“四员”公益性岗位1000个,年工资6000元。
      “我们企业吸纳了部分贫困户到企业务工,他们可以在基地从事种植修剪除草等工作,也可以在公司做分拣包装。每天工资70元到100元。”位于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的南阳西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猕猴桃种植、保鲜、贮藏、销售的企业,公司董事长杜相廷向记者介绍。西峡县围绕“菌、果、药、牧、旅游”等支柱产业可以吸纳万名劳动力就业的优势,依托“农字号”行业龙头企业发展链条,确保一批贫困户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目前,已有3280户8063名贫困群众直接或间接嵌入“种植、加工、服务”等各类产业链条中,实现增收脱贫。
      做大产业、扩大就业,在“两业”攻势中,西峡县大力发展起了特色支柱产业集群,培育了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打造出扶贫产业的恒业,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双丰收。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修武倾力打造小麦优质高产样板
    上一篇:淮河源的一张绿色名片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