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商城县80后小伙返乡创业 电商带富众乡邻

    首页 > 三农 > 正文

    日期:2019-08-28 15:42:1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8月15日,在商城县苏仙石乡农之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里,十里八村的群众正把采摘来的鱼腥草、桑叶、夏枯草等中药材和野生猕猴桃、南瓜、红薯等农产品拿来销售。
      “这些山货农村多得很,过去都一文不值,现在没想到还能变成钱,这真得感谢刘小伙。”该乡秦河村贫困户李志荣拿着卖鱼腥草的80多块钱高兴地说。
      李志荣所说的刘小伙就是农之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磊。1985年出生的刘磊从上海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公司从事网上销售业务,年薪20余万元。在上海工作期间,他看到农村的土特产品在大城市很受欢迎,而家乡很多好的农产品却没有渠道走向城市,就决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互联网,将苏仙石老家的农产品销售出去。
      凭着对家乡的情怀和要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2015年12月,刘磊用多年积攒的1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回乡创立了农之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业初期,刘磊也遇到了资金、技术、售后服务等诸多困难,但刘磊始终坚信自己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有一次我到村里去收购农产品,一个聋哑老人送来了一篮蒲公英,老人看到自己种的蒲公英变成了200块钱,当时就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这两行泪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这也坚定了我的创业梦想,一定要把老乡们家里的土特产销售出去,帮助他们脱贫增收致富。”刘磊介绍说。
      返乡创业后,刘磊结合当地实际和之前的工作经验,摸索出“公司+企业+农户+网店”的销售模式,将苏仙石的鸭蛋干、桐油、野生茶等长期“深藏闺中”的土特产搭上了电商平台,“e路”畅销全国各地。据统计,刘磊和他的电商团队目前通过网上销售当地土特产130余种,桑叶、鱼腥草等连续两年在网上的销量全国领先。这些农产品也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增收渠道。
      “年均交易4万余单,销售额达300多万元,还是四皇冠的老店,好评率达99.79%。仅这两年,我们已向群众收购各类农特产品500余吨,与66户建档立卡户、22户巧媳妇工程帮扶户签订购销协议,协议期间以高于市场价格的5%~10%用现金优先收购他们的产品,让他们增收,协议期内贫困户每年可增收5000元以上。自己开网店的目的是让‘电商动起来、穷根拔起来、群众富起来’,打通电商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增强贫困群众借力电商早日脱贫的信心。”刘磊微笑着说。
      为了打造绿色品牌,刘磊2017年流转了500余亩荒田荒地作为家庭农场,种植茶叶、油茶、生姜等在网上销售。据了解,现在在农之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有固定工作人员十多人,他们有的在农场进行耕作,有的在网店打包分拣货物,每人年收入两万多元。今年54岁的贫困户叶祖启是山货进城记网店的一名员工,“网店帮乡亲们卖土特产品,很多贫困群众致了富。我在这里打零工,每月工资2000多块钱呢。”叶祖启说。
      “下一步,我计划带动有能力和意向的村民一起做电商,做大做强苏仙石乡电商产业,让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户能够真正在家门口致富奔小康。”刘磊激动地说道。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尹小剑 见习记者 李振阳 通讯员 曹良刚 余璐)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郸城县李小楼村 “党建引擎”激发新活力
    上一篇:信阳市平桥区 村里有了“监察员”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