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豫西山区的洛阳,是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和革命老区全覆盖地区。现有栾川、嵩县、洛宁、汝阳、宜阳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伊川1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55个贫困村26.217万贫困人口。洛阳市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以“河洛党建计划”巩固提升年为统领,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党的坚强领导就落实到哪里,党建引领和保证作用就跟进到哪里。
配强脱贫攻坚“骨干先锋队”
2016年5月5日至6日,省委书记谢伏瞻到洛阳市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选强配好基层党委班子,多策并举抓发展、谋发展、推动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这是洛阳配强脱贫攻坚“骨干先锋队”,抓党建促脱贫的一条主线路。在精准选配好贫困县党政班子的基础上,将贫困村数量在5个(含)以上的55个乡镇列为脱贫攻坚重点乡镇,各配1名专职扶贫副书记。
向贫困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从2015年8月以来,洛阳市按照“因村派人、因人定村、人岗相适”的原则,从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了799名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洛阳市799名驻村第一书记按照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有情有责、有方有招、有为有效、有戒有畏”的要求,拿出了“第一”的担当,干出了“第一”的业绩。
驻村两年,将贫困村打造成了乡村旅游名村的“沙盘书记”洛阳市政府办公室驻栾川县北乡村第一书记陈光辉;为贫困老人洗脚的大学教授,洛阳师范学院驻栾川县庙子镇杨树底村第一书记郭天顺;被群众赞誉为“泥腿子书记”的洛阳市委宣传部驻宜阳县龙王村第一书记张宏波;洛阳市第一个精准法律扶贫基地倡导者,洛阳市政府法制办公室驻汝阳县斜纹村第一书记郝大鹏;利用单位优势,为贫困村成立洛宁县金珠沙梨电商运营中心,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将“金珠沙梨”卖到国外的洛阳市商务局驻洛宁县关庙村第一书记祖良军;利用所学和单位优势,将贫困村变为乡村旅游名村的栾川县旅工委驻潭头镇拨云岭村第一书记杨皓博;59岁依然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累倒在岗位上的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驻伊川县三王村第一书记李东升;新婚第二天就重返脱贫攻坚一线的白沙镇焦王村驻村工作队员田亚非;带领贫困户一起出去打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挣的钱分给贫困户的嵩县人社局驻德亭镇老道沟村第一书记张延伟……
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必须有实实在在的“硬保障”。
抓经费保障。洛阳市要求每村每年村干部基本报酬、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三项合计不低于10万元。要求各县(市)财政列支不低于1000万元,各城市区财政列支不低于500万元,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用于阵地建设、整顿提升、教育培训等。
抓阵地保障。洛阳市出台了《洛阳市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施规范化建设方案》,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外观、统一配置、统一氛围”的“四个统一”标准,今年以来新建村级组织阵地243个,修缮改造危旧老化阵地465个,充实完善设施配套不健全阵地584个。
抓集体经济。洛阳市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全力抓好49个省定集体经济试点村的基础上,县乡投入70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50个市级试点开展工作。全市共确定316个县级试点。目前,试点村已覆盖全市32%的贫困村。
打造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
近日,在栾川县合峪镇砚台村豫鸾特色葡萄庄园,26岁的园区负责人、党员致富带头人宫世荣正在为葡萄施肥。毕业后,宫世荣放弃了大连市某生态农业公司技术主管的工作,回到家乡砚台村自主创业。
砚台村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群众45户150余人。
得知宫世荣返乡创业的消息后,村党支部主动上门联系、给政策,鼓励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上项目、奔小康,改变家乡面貌。2013年至今,宫世荣带动该村包括40户贫困户在内的60余户村民实现稳定增收。
一名农村党员是一面旗帜。宫世荣是洛阳市建立农村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让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有舞台有作为,鼓励各级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的缩影。
激发农村党员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给群众看、带动群众干,汇聚起脱贫攻坚浩浩荡荡的强大力量。这是洛阳打造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
栾川县6000余名无职党员进行了岗位认领,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每人结对帮扶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孟津县开展“党员齐上阵、合力助脱贫”主题党日活动,全县认领公益岗位8471个,为贫困户办好事实事1.5万多件,共帮扶脱贫户5833户,实现了村内党员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全覆盖;宜阳县组建353个“冲锋在前”党员志愿服务队;新安县3820名党员共联系帮扶10236户贫困户,占全县贫困户数的81.2%。
用好脱贫攻坚“考核指挥棒”
考核是行动的指挥棒。脱贫攻坚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发挥出帮扶的最大效益,令脱贫行为事半功倍,还得运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
“脱贫攻坚是对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一种淬火新生,脱贫攻坚第一线也最能够考察、识别和锻炼干部。”李亚说。
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洛阳将抓党建促脱贫纳入党建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和“河洛党建计划”巩固提升年考核办法,引导各县(市、区)将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一体谋划、协同推进。市委组织部机关同志全员上阵,成立由班子成员及副县级干部为组长的13个专项督查巡查组,先后开展6轮次专项督查考核,派出35个督查组,对全市各县(市、区)、89个乡镇(街道)、568个农村(社区)进行了实地暗访督查考核,对村级班子建设等方面存在的600余项具体问题进行跟踪落实,督促整改到位。
打脱贫攻坚战考验的是过硬作风。通过考核这根“指挥棒”,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跟踪管理,洛阳调整了不适应贫困村工作的驻村第一书记140名。
“脱贫攻坚工作既考验干部能力又考验干部作风,没有扎实的作风就俯不下身子,吃不得辛苦,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就难以真正将贫困群众当成亲人。”洛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向平说。
工作干得好不好,考核成绩来量化;工作作风实不实,年终考核来倒逼。考核的指挥棒树立了“干得好受表彰奖励、干不好受警示惩戒”的鲜明导向,如今,在脱贫攻坚战场,洛阳基层党员干部把精准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用实干点燃群众脱贫致富热情。
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固党建,党建与扶贫相互促进,双向发力,使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互融共促,充分激发了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引领、带动和保障作用,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2016年,洛阳市有214个贫困村、4676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今年围绕188个贫困村8.1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洛阳市15200个基层党组织和4万多名党员依然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脱贫攻坚,党旗在飘扬!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